飢餓間奏曲  

  • 作者: 勒.克萊喬
  • 原文作者:J. M. G. Le Clezio
  • 譯者:尉遲秀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09/10/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3325819
      • 叢書系列:Classic
      • 規格:平裝 / 256頁

 

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勒.克萊喬得獎後第一部作品!
法國熱賣突破30萬冊!

  我感覺過飢餓,知道飢餓是怎麼回事,
  但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講的是另一種飢餓......

  這是光燦奪目的爵士年代,歌舞昇平的花都巴黎,布杭家族的獨生女艾蝶兒在鍾愛她的舅公照拂下,在週日沙龍的衣香鬢影中寂寞地成長。

  這也是山雨欲來的大戰前夕,艾蝶兒與舊俄貴族之女榭妮亞、失怙的英國青年羅宏,在人生路口找到了彼此,一起對抗著紙醉金迷表象下的虛無暗流。

  這時,艾蝶兒的舅公過世了,他將遺產以及與艾蝶兒一同設計的「紫房屋」重建計畫留給了她。但在戰爭的陰影下,這只是家族崩裂的第一個徵兆,而蟄伏體內的飢餓本能也讓艾蝶兒發現,她第一次有機會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勒.克萊喬在榮獲諾貝爾獎後的第一部作品中,回歸家族記憶,以母親在二次大戰前後的成長經歷,寫下這部《飢餓間奏曲》。他以冷靜的語調,用爵士年代的璀燦風華反襯戰禍將至的沉重氛圍,寫出在無聲處聽見驚雷的震撼,也帶出這段不同凡響的戰爭回憶與家族故事。

作者簡介

勒.克萊喬 J. M. G. Le Clezio

  一九四○年出生於法國尼斯。二十三歲時,即以第一部小說《筆錄》榮獲法國四大文學獎之一的「賀那多獎」。一九八○年,再以《沙漠》一書獲頒法蘭西學院「保羅.莫杭大獎」。一九九四年,法國《閱讀雜誌》舉辦讀者票選「最喜愛的作家」,克萊喬榮膺榜首。一九九八年,他又獲頒「摩納哥皮耶王子文學獎」,以表彰他在文壇上卓越的創作成就。二○○八年,克萊喬更進一步榮獲文壇最高榮譽「諾貝爾文學獎」的肯定,文學之路攀上顛峰。《飢餓間奏曲》為克萊喬得獎後的最新力作,旨在紀念母親度過的戰爭年代。

  克萊喬的作品多以漂泊不定的邊緣人物為主角,這些人物的存在,以一連串的遷徙建構起來,漂泊則是他們自由的標記。他的作品也常反映出他對原始部落、消逝的古老文化的關注,他認為這些原始文明遠比建立在理智上的歐洲文明來得強烈、熱情,對世界也有更為感官性、直覺性的認知。為此,他在文字的運用上,也以激發讀者的感官為主,表現出「小說的本質不在於呈現重建過的真實感,它有點像舞蹈......能讓一旁觀舞的人覺得『腳癢』」。

  他另著有《金魚》、《偶遇》、《奧尼查市》、《漂泊的星》等作品。

譯者簡介

尉遲秀

  一九六八年生於台北。曾任報社文化版記者、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講師、政府駐外人員,現專事翻譯。譯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雅克和他的主人》、《小說的藝術》、《無知》、《不朽》、《緩慢》、《生活在他方》、《相遇》、《戀酒事典》、《渴望之書》(合譯)等書。

 


 

  因為我不喜歡宗教、政治等爭議性較大的主題小說,內容往往偏頗又摻雜大量激動情緒,偏偏《飢餓間奏曲》就是一本這種類型的書籍,從文案介紹沒發現重點放在政治,所以不小心就選了自己討厭的書。唉唉~讀的時候真的很不開心呀!

  內容用了大量篇幅痛罵英國不講義氣、沒出兵幫忙法國和史達林政權對猶太人的無情坑殺與其他暴行,雖然我明白這些是歷史的一部分,但若硬將這些已經添加不少個人觀點的複雜往事隱藏在一個小女孩身後,藉著可憐童年身世影射各國戰爭角力的殘酷行徑,來發洩心頭諸多不滿,倒顯得太過造作刻意了,不如捧著滿懷怒氣直接指著那群歷史人物的鼻子大罵髒話還更像個男子漢些。

  沉悶平實、情緒會一直hold在低點的小說我著實吞不下去,或許是我太淺薄了吧,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竟被我拒絕往來,似乎我好像太過囂張了...但其實完全沒這事,純粹是我不想陷進某些人刻劃出的陰影夾縫中罷了。

 

 

   評價:★★

 

 

 

arrow
arrow

    O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