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病房     

  • 作者: 契訶夫
  • 原文作者:Anton Pavlovich Chekhov
  • 書名原文:Ward Number 6
  • 譯者:汝龍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11/02/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1205960
  • 叢書系列:一本書
  • 規格:平裝

 

作者簡介

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

  1860年1月17日誕生在亞述海濱的塔干羅格城。他的祖先是農奴,1841年其祖父以3500盧布贖回一家八口的自由。契訶夫的父親經營了一家雜貨店,他的童年在困苦、陰鬱中度過。十六歲時,父親經商失敗,為了躲避債主,舉家遷往莫斯科,留下契訶夫獨自一人在塔干羅格城,靠擔任家庭教師半工半讀完成中學學業。1879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院就讀,在學醫期間,由於父親的收入不敷使用,無法養活全家,他便開始著手寫一些諷刺、幽默的短篇小說刊登在莫斯科各報刊雜誌,如《蜻蜓》、《鬧鐘》、《點滴》等,賺取稿費貼補家用。

  契訶夫的早期作品大多是為滑稽小報撰寫的速寫、寓言、小笑話等,從1879到1884年,他以「安東夏.契康堤」為筆名,發表了為數眾多的作品;晚年他自編全集時,把這段時期的作品刪除了百分之九十以上。1884年大學畢業後,契訶夫一面懸壺濟世,一面繼續發表文章,並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梅爾柏密妮的故事》,但未引起注意。從1885年到1890年,他陸續創作中短篇小說和劇本,如小說《普里希別葉夫中士》、《草原》、《沒有結局的故事》,劇本《乞丐》、《相遇》、《伊凡諾夫》、《結婚》等,獲得各界廣泛的回響。1890年4月,契訶夫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小說,如《第六病房》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讀後都受到極大震撼。

  契訶夫是十九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筆洗鍊犀利,敘事幽默諷刺,栩栩如生,筆觸以樸實和平淡見長,無論是在他的小說或劇本中,都見不到高潮迭起抑或曲折離奇的情節。他主張按照生活本來的面貌描寫生活,尤其注重對普通人平凡生活的描寫,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他的作品巧妙地流露出他對庸俗陳腐、遊手好閒的生活及當前社會醜惡現實的憎惡,對人類進步、美好未來的信心,並把希望寄託於人民的生活體現。

  早在1884年,契訶夫便感染了肺結核,但他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肯治療。1904年7月15日契訶夫因肺病惡化病逝於德國,享年四十四歲。

譯者簡介

汝龍

  文學翻譯家。江蘇蘇州人。曾任中學教師。建國後,歷任中國文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東吳大學副教授,平明出版社編輯部主任,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第一、二屆理事。譯有[蘇]高爾基《人間》、《阿爾達莫諾夫一家的事業》,[俄]列夫‧托爾斯泰《復活》,[俄]《契訶夫小說選集》(一至二十七冊)等。

 


 

 

  十九世紀的歐洲是片到處瀰漫著烽火灰飛的殺戮戰場,各國之間不停結盟、宣戰,互相打成一片,無人倖免於難。唯一不變的是專制獨裁的政治環境,無論誰上台誰下台,人民只得眼睜睜看著一場又一場暴政輪替卻束手無策。俄國的知識份子試圖將革命運動拉入農業社會,卻反被經過長期洗腦的農民們密報給政府,在這個極度混亂的國家,在無數槍砲殘骸堆疊之下呈現出的景象僅剩絕望與貧困。

  任何事都能由小見大,一家小小的醫院裡存在著邪惡墮落、貪婪瀆職、推卸責任、欺善怕惡,無一處不是藏汙納垢。看似正直整潔的醫院人員,其實正是院內亂象滋生的病原體,引發動亂、散播紛爭,宛如當代蠻橫政府的代表;而整日瘋癲不羈、被幽禁在精神病院的病人,反而能用清澈純淨的心靈之眼,一一點出這國家的荒誕行徑,隨口就能講出精闢見解的人生大道理,更勝讀過萬卷書的大醫生。

  作者透過精神病人和醫生的身分反差、對話、切入觀點去審視整個國家的動盪不安,將自己對政局的不滿、抗議及訴求以意識形態小說作為傳達的平台,希望俄國盡早脫離戰爭帶來的傷痛及惡霸政權的荼毒,成為一個自由、獨立、平衡的開明社會。

  《第六病房》不能算是一本適合所有人的有趣讀物,雖然是以小說的方式呈現,但內容主軸仍圍繞在個人思想觀點及政治立場,如果不是對戰爭歷史有興趣或擁有深厚的文學底子,讀起來非但不痛快還非常陳悶,我想我算是後者吧!

 

 

 

評價:★★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臉譜 蘇俄 沙皇俄國
    全站熱搜

    O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